我的家乡在荆江,我从小在长江边儿长大,对长江的感情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住在长江边儿的人,对于长江里所生长的三种鱼都很熟悉,它们是鲫鱼、刀鱼和河豚。这三种鱼以味美鲜嫩著称,是难得的美味佳肴。三种鱼形状不同,吃法也不一样。鲫鱼形状像鲤鱼,身子比鲤鱼要扁一些。做鲫鱼时不能把鱼鳞刮掉,因为其美味全靠鱼鳞来传递。刀鱼的形状就像一把匕首,鱼肉极其细腻,但吃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因为小小的一条刀鱼就有上千根小刺,很容易被卡着。河豚有着滚圆型的身子,身上长的不是鱼鳞,而是带小刺的皮。吃河豚时,通常连皮吃下,据说对胃有好处。但河豚极具毒性,一不小心就会吃死人。几乎每年都有吃河豚丢掉性命的人和事发生,所以有句俗话就叫“冒死吃河豚”。 爷爷给我讲过这三种鱼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渔民捕这三种鱼用的都是同样一张网,形状很像排球网,渔民把网拦在江河中,让鱼钻到网眼中去。鲫鱼头小身子大,头钻过去后身子就过不去了,这时鲫鱼只要往后一退,就能逃脱而去。但由于鲫鱼爱惜鱼鳞,死不后退,就被渔民捕获了。刀鱼看到鲫鱼被捕后,心想这家伙真笨,向后退一下不就行了吗?于是刀鱼穿过网眼后就迅速后退,结果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上,其实这时候刀鱼只要继续向前就能穿网击去了,但它吸取鲫鱼被抓住的教训,拼命后退,终于也被渔民捕获,河豚看到它们被抓,心想你们真笨,碰到网只要不前进也不后退,不就不会被抓住了吗?于是河豚碰到网后就拼命给自己打气,把自己胀得圆鼓鼓的,结果飘到江面上被渔民轻而易举地捕获到了。 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只觉得很好玩,现在再回忆起来,觉得是如此地深奥,让人回味无穷。人就像上面所说的三种长江鱼一样,常常被自己的习惯和天性害死,却根本就不知道错在哪里;常常能够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错误,却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弱点;常常为了避免重蹈别人的覆辙,结果却蹈入了另外一个更致命的错误中。人类似乎永远也逃不出陷阱与宿命。如今爷爷去世十多年了,但是我现在才开始明白爷爷讲完故事后那迷茫和痛苦的眼神,究竟包含着什么内容。 但我们总要生活下去,要逃避陷阱和宿命,并且要尽可能地比前人生活得更好。我想起苏格拉底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是啊!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劣根性,认识自己的局限性,认识自己及其它动物和植物生命的神圣性,认识人类的爱心和仁慈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只有自己编织的网能把自己捕获。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小心一点,收敛一点,不要给自己编织一张无形的致命大网。 |
|部落|Archiver|英文巴士
( 渝ICP备10012431号-2 )
GMT+8, 2016-10-5 11:55 , Processed in 0.05588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