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巴士

 找回密码
 申请上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英文巴士 首页 文学翻译 中国作品 查看内容

徐坤·《亲戚们》英译

2011-7-18 18:49| 发布者: patrick| 查看: 1737| 评论: 1

摘要: 朱虹 译

亲戚们来串门儿不需要事先打招呼,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戚们。他们有时是出差(亦即借公费旅游),有时是自费出来游玩,有时候是啥也不为,突然之间就在你家门口冒出来了——没有原因亲戚们就不能互相走动走动吗?在旅游溜达这么盛行的当今年代。<?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亲戚们到时我们得满怀激情笑脸相迎,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戚们。导游的角色我们责无旁贷,谁让我们是他们在此地的唯一亲戚。尤其是不坐班的人,更是没有理由推脱了。(天天不上班,呆在家里头干什么?不正好领着我们到处逛逛吗?亲戚们说。)于是我们在一个月里四去圆明园,两进故宫,三下景山和北海,顺带着当然还要到王府井和西单,根据亲戚们的收入情况再决定是否再组织去蓝岛和燕莎。(因为亲戚们不是同一拨来的。他们往往分期分批,无计划,无组织,即兴而来,乘兴而去,令人无法预测,不可捉摸。)午餐尚还可以在外面快餐盒饭对付一顿,阖家大团圆的晚饭就不能敷衍塞责的马虎过去了。身为女主人的便拖着导游了一天的疲惫双腿,拼搏在滚滚油烟之中昏昏无言。待到杯盘狼籍之后,又要在滑腻腻的洗洁精之中眼看着纤纤玉指都给泡肿成胡萝卜。夜晚是一天之中最幸福的时刻。家里的折叠床板打开,桌椅沙发拼好,席梦思垫拽出来,亲戚们在所有能充塞人的空间里横七竖八,各就各位。呼噜之声相闻,亲戚热爱往来。

亲戚们何时离去我们得听凭自然。关于此事也绝不可以事先打探,否则便有了不耐烦撵亲戚们走的嫌隙。同时也会让此番的一系列热情招待前功尽弃。买票时我们得动用平时储备的所有人际关系到处去讨弄,实在没辙了便只得清晨五点爬起到人大旁边的预售点去排队,有时还不得不花成倍的价钱买贩子手里的黑票。与亲戚们一味滞留下来天天无事可做等待领着出游相比,这些简直就太小事一桩了。能顺利走上就比什么都强。

亲戚们对我们的兢兢业业过眼云烟十分健忘,而对每次招待中的些微瑕疵却总是那么记忆深刻如刀削斧劈。诸如某次到了故宫门口竟不进去当导游,而让亲戚们自己顺着皇上踩过的中轴线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瞎蒙。(彼时故宫门票刚从五角涨到十块,事先没得到通知的吾辈小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导游一下子被打得措手不及,只好在带亲戚团出游到了门口时,买好门票把他们都恭请进去,然后以‘有事’为名把自己留在了故宫院墙外边。)再诸如某次买回程的车票时竟让亲戚们自己掏钱,而我们也竟好意思伸手把钱接过来了!(彼时恰巧月底告贷无门,筒子楼里的弟兄们正忙着相互借钱并殷殷盼着下月5号幸福的发薪日子。)在亲戚们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里,我们的忘本与小气差不点就成了警世通言。

改革亲戚们传统的图谋也不是没有过,结果如何那当然就不用问了。预约登记制度试过(以便于安排我们的工作时间和提前预定回程车票),旅店住宿制度尝过(当然是一切费用由我们做东道主的咬着牙包干),对来过一次以上的亲戚只提供导游图而不再每天领着去走。结果我们的行为都成了亲戚们教育子孙万代的反面教材。间或还有“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人文精神不存”等等能要了我们命的感慨。

为了不使自己不忠不孝的劣迹进一步发展成为醒世恒言,我们开始把从前留下的坏印象一点一点的努力往回拨反。下一轮亲戚来时我们比以前更殷勤,更周到,出手更阔绰,笑脸更相迎,更把身子艰难的蜷进夜晚的沙发里,蜷出一坨坨冻虾形的孝顺和贤明。于是在一片“识时务者为俊杰”、“浪子回头金不换”、“人文精神又回来了”的啧啧赞叹声中,亲戚们来往走动得更勤了。

亲戚们无论怎样做都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戚们。他们总在提醒我们什么叫作血浓于水。他们总在提拎着耳根子对我们叮咛告诫:亲戚们的传统,不是说反就反了的。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相关分类

关闭

通知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QQ|部落|Archiver|英文巴士 ( 渝ICP备10012431号-2   

GMT+8, 2016-10-5 11:56 , Processed in 0.05730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9-2020 Best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Websit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