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办单位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厦门大学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二、组织机构 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组委会:负责制定大赛章程和大陆决赛主题以及赛题 组委会秘书处:负责大赛日常工作 三、参赛资格 全国大专院校在籍学生(不包括往届大赛中获得大陆决赛三等奖及以上的选手),不限专业、不限年龄,凡是对口译有兴趣,敢于展示自我、挑战自我者均可报名。 四、报名方式 有意参加的选手以所在学校为单位,向学校组委会报名即可。 五、大赛程序 大赛分校级赛、区级赛、大陆决赛和海峡两岸总决赛四个阶段。 (一)校级赛 校级赛由各参赛学校外语院(系)或翻译院(系)负责组织实施。比赛环节、比赛题目、评委组成以及评分标准由学校自主决定。建议参考大陆决赛形式。 各参赛学校应保证本校具有参赛资格的学生有公平的报名参赛机会。有资格晋级区级赛的选手名额建议各校不超过3名,可与区级赛承办学校共同商定。 (二)区级赛 以赛区为单位,共有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华南7个赛区。每个赛区有一所学校主办区级赛,每赛区选拔3名左右选手晋级大陆决赛。 参赛资格:经过校级赛选拔晋级的选手(不超过3人)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区级赛。 比赛环节:分为主旨口译、对话口译、会议口译三部分。 评委组成:区级赛主办学校邀请本地区口译专业人士组成评委会。评委根据选手在各环节的表现现场打分。 注:区级赛比赛内容、形式及选拔方式各赛区可自主确定,以上仅供参考。 (三)大陆决赛 大陆决赛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与决赛主办校、厦门大学社共同主办。大赛组委会牵头成立专门赛题委员会,并负责大赛赛务工作。 参赛资格:经过区级赛选拔晋级的选手(3人左右)可以代表各分赛区参加大陆决赛。 评委组成:7位国内外知名口译专家、资深口译教师和高级译员共同组成评委会。 比赛主题:(待定) 赛前准备:比赛选手在赛前20天左右被告知比赛主题。选手上场前10-15分钟被告知具体的口译场景,如讲话情景、讲话人背景和讲话的关键词。同时所有选手在赛前均有机会与讲话人进行短暂接触,以熟悉他们的讲话习惯和口音。 比赛环节:比赛分三个阶段进行,共一天的时间。
第一环节 主旨口译(Gist Interpreting) 比赛目的:考察选手听辨信息、记忆、提炼主旨和双语表达的能力。 比赛形式:选手现场先后观看一段中、英文视频(长度各一分钟左右),在不记笔记的前提下,在45秒内用目的语表述其核心内容。 评分规则:本环节每位选手总分100分。 淘汰规则:按选手得分排列,前18名选手进入下一环节比赛。 第二环节 对话口译(Dialogue Interpreting) 比赛目的:考查选手为现场对话担任口译的能力。 比赛形式:一位中方嘉宾和一位外方嘉宾就某一话题展开简短讨论。每组对话由1名选手担任双向口译。每组对话时长(含口译)约8分钟。 评分规则:该环节每位选手总分100分。 淘汰规则:按选手得分排列,前14名选手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三环节 会议口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 比赛目的:考查选手为主题演讲担任现场口译的能力和临场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比赛形式:选手为演讲嘉宾担任口译。每个英文讲话篇章长度约为400个单词,中文讲话篇章长度约为500个字。每个篇章分为两段进行口译。 评分规则:本环节总分为100分。 淘汰规则:本环节14名选手的最后总排名根据其在三个环节的总得分形成。 六、奖项设置 大陆决赛的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将参加当年12月底或次年4月份在台湾举办的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大陆决赛奖项设置如下: 特等奖:1名 一等奖:2名 二等奖:3名 三等奖:6-8名 优胜奖:若干名 七、本比赛规则的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组委会联系方式: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9 号外研社大厦3505 室 邮编:100089 电话:(010) 88819497/9515 电子信箱:quhy@fltrp.com;sunhq@fltrp.com |
|部落|Archiver|英文巴士
( 渝ICP备10012431号-2 )
GMT+8, 2016-10-5 11:44 , Processed in 0.06521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