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影像。不过文学又受限于语言的藩篱,而翻译则为其他语言群体开拓出一片天地,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中德文学翻译大赛“字谜”旨在促进中德两国之间的交流,加深两国之间的文化理解。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有幸在新年开始之际举办第八届中德文学翻译大赛,揭开今年文学之春的帷幕,并以此激励广大年轻的译者积极参与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前几年的成功经验表明, 在翻译时目标语言为母语的人群往往能更出色地完成翻译。当然非母语也可以尝试将母语的作品进行翻译。 本届大赛选取中国作家彭小莲女士和德国作家欧根•鲁格(Eugen Ruge)先生的作品为翻译原文,要求参赛者将他们分别译成德文与中文。 欧根•鲁格(Eugen Ruge)在自己的处女作《在光芒逐渐消逝的年代》(In Zeiten des abnehmenden Lichts)中辛辣、幽默地将一个前民主德国的家庭近半个世纪(30年代至柏林墙倒塌)的经历成功编排进精心设计的情节中。今年他还将在中国出版自己的小说。 彭小莲是导演兼作家。她的作品较多见对于当今上海社会中各个阶层的描写。在国内外电影、戏剧以及文学世界彭小莲女士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参赛文章
参赛条件 参赛者年龄:本竞赛通告发布时年龄不超过35岁 请在译稿外随附以下资料: 附带照片的身份证件扫描件一份,个人情况说明(姓名、职业、教育背景、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请注意,请不要在您的翻译作品中署名,以保障评审时的匿名性。您的个人信息请在邮件中注明。 翻译作品请以PDF形式通过邮件发送给我们,其它形式概不接受。uebersetzerwettbewerb@shanghai.goethe.org 稿件截止日期为2013年3月17日。 为保障您的权益,请务必遵守上述规定,否则有可能被剥夺参加本次比赛的资格。评委的决定具有最终法律效力。 奖品 德译汉一等奖:德国境内歌德学院所提供的语言培训班,包括相关的交通、课程和住宿费用等。 汉译德一等奖:受德领馆文化教育处之邀赴上海了解当地的语言和文化,包括相关的交通和住宿费用等。 汉译德、德译汉二等奖各一名:电子书及音像制品。 汉译德、德译汉三等奖各一名:语言学习用具及珍贵的文学书籍。 评委 评选委员会由知名的日尔曼学学者和汉学家组成,分别对德汉、汉德两组译稿进行评选,译文将由一名评审委员进行评选。如您的译稿能及时送达,您便可以参加相应组别的评选。如果您同时选送了德汉、汉德两份译稿并在规定时间送达,那么您便可以分别参加两组评选。 第八届翻译大赛的评委: 梅儒佩,1946年生,慕尼黑和台湾两地大学汉学专业硕士。现居上海,从事口笔译工作。翻译众多文言文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另从事写作,其小小说发表于各种文学杂志并结集《三级跳远界琐事》出版。http://www.chinablaetter.info/rupprechtmayer 凯茜,翻译硕士汉学博士。这位土生土长的吕贝克人曾翻译过许多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发表过有关于中国和中德历史的文章。她的有关于中各国妇女企业家的相册集曾在柏林、汉堡和其它城市展出。 宋健飞,华东师范大学德语系系主任,曾获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翻译成就奖”。译有歌德、伯尔、西格斯、聚斯金德、凯尔泰斯等著名作家的作品,有多篇关于翻译问题的研究论文发表。自2006年起担任“字谜”中德文学翻译比赛评委。 魏育青,复旦大学德语系系主任,曾获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翻译成就奖”,有多本(篇)专著和论文在国内外发表。译有尼采、巴特、格拉斯、耶里内克、里尔克、茨威格、西尔伯曼等作家的作品。 卫茂平,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曾获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翻译成就奖”,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金获得者,已发表德语文学、哲学译著约三十部, 并主持多项科研与教材项目。 |
|部落|Archiver|英文巴士
( 渝ICP备10012431号-2 )
GMT+8, 2016-10-5 11:42 , Processed in 0.06045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