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隐私?
尽管我们当下关于隐私的担忧大都源自科技的邪恶力量,然而对私人空间的向往,却远远早于这个充斥着位与字节、电子监控系统以及闭路电视之类的“美丽新世界”的出现。确实如此,人类学家证实,对个人和群体隐私的诉求在原始社会就近乎普遍存在,并体现在相应的社会规范之中。此外,并非只有我们人类试图离群索居,动物也需要独处。 从最为宽泛的层面上来说,隐私这个概念含有独往独来、自由随意这样的愿望,也就是摆脱他者的耳目。这种干扰已超出了窥探和主动传布的范围,扩展到侵入我们借以决定隐秘的个人事务时不希望被政府侵入的“空间”。因此“隐私”常常用来描述一个被划归“个体”的区域,只有在这样一个区域内,比如说,一个女人才能选择是否愿意堕胎,或某人才能无拘无束地坦露他/她的性取向。关于隐私的讨论也因此常常与充满争议的道德问题纠缠在一起,包括该不该采取避孕措施以及使用色情品的权利。 无论如何,我们对保护隐私的关注,其焦点乃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一点显而易见。一旦我们认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我么便预设了这样一个共同体;其中不但这样一种划分合情合理,而且有一个体制机构使这样一种认识成为可能。换句话说,“公共”是设定“个体”的先决条件。 没有隐私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但隐私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除了对于自由民主理论的重要性之外,隐私的存在为我们的创造能力与心理健康,为我们拥有爱心、交际往来和促进彼此间的信任、亲和与友谊保留了一方净土。 艾伦·威斯汀在他的杰作中,结合隐私概念的个体与社会维度辨析了隐私的四种作用。首先,它早就了个体的独立自主、有关个体的民主原则与这种独立自主——即免于被他者操纵或支配的意愿——息息相关。其次,它有利于情感的宣泄,使我们得以摘除我们的社会面具。 一个男人在某一天内可能会穿梭往来于不同的角色:严厉的父亲、神情的丈夫、拼车时的开心果、熟练的车工、协会干事、茶歇间里的调情者、美国退伍军人协会主席——当他在个人的舞台上从一个场景转入一个场景时,他扮演了心理上完全不同的角色……隐私……为从工人到总统的每一个个体提供了抛开面具、略事喘息的机会。如果总是“绷着”,人体组织就会受到破坏。 再次,我们由此可以获得自省的能力,在创造力和道德两个方面去整理和检验我们的行为和观点。第四,它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环境,从中我们能够分享秘密与亲昵,在一个小范围内容进行安全的交流。 |